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五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鹰潭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和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不负韶华,苏区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鹰潭为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3专项)试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一、坚持紧紧扭住第一要务,经济综合实力跨越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在全省前移两位。预计2021年生产总值跨过千亿大关,年均增长7.5%;人均生产总值达1.4万美元、列全省第2位,年均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93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9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4.1亿元,持续稳定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7.5∶54.7∶37.8,调整为7.5∶50.7∶41.8。工业发展提速提效,铜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鹰潭铜价”成为全国铜现货交易价格重要风向标,建成国家铜检中心,“世界铜都”影响力不断扩大;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全国前列、全省领跑的先发优势,“智联鹰潭”品牌成功打响。我市成为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全球智慧城市两项大奖,4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32个星级产业集群之列,贵溪经开区被评为全省5个产业集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示范园区之一,2020年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在我市成功召开。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商贸消费扩容提质,打造了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商业综合体,龙虎山景区旅游人数迈进全省5A级景区前列,成功创建了2个4A级、9个3A级景区,“中华道都”知名度不断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全国名特名优产品实现零的突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增至11家,高标准农田占比达59.7%,粮食生产有望实现“18连丰”。
二、坚持强化全域融合理念,城乡一体发展全方位推进。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探索了集体土地入市等体制机制,推行了“县管校聘”“乡聘村用”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措施,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基础设施一体化项目建设,试点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余江撤县设区工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5%。一体推进城市更新、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行动,改建新建了一批农贸市场、公厕、停车场,改造提升了一批背街小巷、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创新推广了一批城市智慧化应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1783户、棚户区改造30292套,月湖新城初具规模、老城功能不断完善,信江新区城市门户形象明显提升,中心城区“一江两岸”格局更加优化,沿江“十里长廊”秀美宜人,市本级和贵溪市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新农村建设四年扫一遍顺利收官,农村改厕率达95.21%,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17个,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新时代“五美”乡村建设成效得到群众广泛点赞。
三、坚持强力攻坚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全面深化改革亮点纷呈,余江农村宅改全国领跑、全省推广,经济发达镇、公路养护、广电事业、绿色殡葬、医保基金市级统筹等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2020年市属国有企业收益达4.4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探索创新了“智慧市场监管”“一照含证”“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特色模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域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月湖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办通报表彰激励;“降成本优环境”共为企业减负243.2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过千亿大关,建设“五型”政府、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成效进入全省前列。开放发展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入统“5020”项目36个,高新区鑫铂瑞、贵溪至信搏远新材料、余江沃德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建设进展顺利,成功开通中欧(亚)班列和鹰潭至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连续十一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创新型城市扎实推进,新增5家国家级、39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智慧科创小镇即将投入使用;制定实施“鹰才计划”,探索了市场化企业化的人才服务支持机制和“人才飞地”等做法。我市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省六大科创城之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鹰潭高新区列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网络安全“高精尖”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区;贵溪、月湖获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
四、坚持绿色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环保专项问题整改,持续实施河湖林长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PM2.5浓度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改善幅度全省第1,迈入国家二级标准行列。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水生态环境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城乡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第三方治理模式纳入国家发改委推广清单。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超额完成”等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城市等多张生态名片。尤其是成功入选全国20个、全省唯一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绿色转型发展争创了“国字号”战略平台。
五、坚持安全高效为前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着力抓好鹰潭机场、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鹰潭港、城际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沪昆高铁(鹰潭段)建成通车,铁路通车里程216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257公里,航道139公里。启动了鹰潭至建宁铁路、鹰潭至鄱阳城际铁路和景鹰瑞铁路前期工作,均完成项目预可研报告。完成了鹰潭通用机场预选场址,获得东部战区空军同意。确定了鹰潭港建设主体,《鹰潭港总体规划》省政府批复同意,余江中童和贵溪九牛滩综合货运码头建成。贵溪至资溪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开工建设。开工建设花桥水利枢纽工程,饮用水安全隐患即将彻底解决。尤其是全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实施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战略,万年至鹰潭高铁北站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推进。
六、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民生支出累计达563.9亿元,年均增长7.5%,民生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11020户30217人全部脱贫,3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数据比对法”“一户一码”在全省推广,余江“产业下沉”扶贫车间做法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河潭镇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市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2305户,解决近2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建设任务。新建农村公路近2000公里,完成行政村25户以上通水泥路。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就业”试点,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71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7.72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7%、8.8%。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和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教师工资待遇全面实现“不低于”总体目标,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基础教育目标全面完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分级诊疗格局日益完善,医共体、医联体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保卡“一卡通”创新应用示范,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全国联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65元、490元,鹰潭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定点医药机构信息报告制度试点设区市。
作者:鹰潭市发改委(苏区办)郑凯